4000-400-005 你的高飞·我的梦想
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9 14:14:42
发布作者:云心教育
浏览人数: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
父母的家庭暴力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吗

  今天云心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父母的家庭暴力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吗”的详细内容,想要了解这方面内容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2个幽默技巧让暴力型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当孩子绞尽脑汁却写了一页的错误答案时,你总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火冒三丈。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2个幽默技巧让暴力型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当孩子绞尽脑汁却写了一页的错误答案时,你总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火冒三丈。

难道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身为父母的你就可以对孩子发脾气吗?

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软的,你的坏脾气,只给带给孩子伤害,好孩子不是被骂出来的,不是被爸爸妈妈的坏脾气逼出来的。

加州伯克莱分校的心理学者 Matthew McKay博士,写了《当愤怒毁了你的孩子时》这本书,里面很明确地提到家长发怒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那些经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发火的家长们,相比安静的家庭,她们的小孩往往会在与人相处时表现的更强势也更容易情绪低落,学校表现也更差。愤怒,会毁坏小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犯错的孩子,学着“有话好好说”

中国的父母素来习惯训斥,尤其是看到孩子淘气或犯错误的时候,动不动就会大吼大叫,想想看,身为父母的你,是否也经常对孩子如此呢?童年的你,是否也受到过如此待遇?

相信,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做出肯定的答案,可是对孩子大吼大叫,真的具有教育意义吗?事实上,这样发脾气的教育方式,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亲子关系,加深彼此的分歧,导致隔阂愈来愈深。

在我们隔壁一家,经常能听到一位妈妈发火:“你就不能安分一点别到处跑?房间都被你弄的跟狗窝一样,要再磕了摔了别来找我!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我有时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劝说:“您消消气,孩子哪能这么骂,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影响。”

隔壁的妈妈回答道:“我是他亲妈,你以为我想骂他?我骂他也是关心他,也是为他好!你看看他嬉皮笑脸的,一点儿也不怕我,耳朵也跟没长一样,不吼他是不会听的。”

小小的孩子站在一旁,低着头默不作声,怪可怜的。

妈妈脾气大,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孩子有时候确实太惹人炸毛了,不吼孩子几句心理憋得难受!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愉快的、舒适的,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试想,如果你的领导每天也如凶神恶煞一般,你的工作会快乐吗?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苦对孩子显刻薄呢?即使孩子犯了错,我们也没必要展现“坏脾气”。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很多时候犯的错误也是无心的。

对于孩子犯错,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父母并没有发现,自己有急躁的毛病,与孩子一开口就是生硬的口气,让孩子根本无法放松,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父母学会跟孩子“好好说话”。

1,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跟孩子说话时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那么愤怒就会立刻“刹住车”。

每个人舒缓情绪的方式不一样,我们选择自己最舒适的那个方式就可以了,比如:出去走走、喝一杯茶,数个“123”... ... 让自己在冲突中冷静下来,不着急去解决问题,先花点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情。等10分钟后冷静下来了,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才会变得比较容易。

一个本着“不骂孩子”原则来教导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不会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的。

2,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单纯的发火更有教育意义

对于犯错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告诉自己:“孩子犯错误是件很平常的事!”,对孩子要给予理解,并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得我女儿四岁左右,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刚做出来了一碗汤放在旁边,一转身的功夫听到“啪”一声传来,回头一看,女儿捏着小手,委屈又害怕的站在那里不敢作声,看着这个样子,我控制住情绪,心疼地抚摸着女儿说:“妈妈去给你擦点药,一会就没事了。”

“可是,汤没有了。”女儿当时眼圈都红了,我告诉她:“没关系的,妈妈可以再做一份呀!你主动想帮妈妈做事,这非常好,不过以后要注意,端这么烫的东西,一定要用毛巾护着手,明白了吗?”听我说完后,女儿才笑了,点点头说:“妈妈,我知道了!”

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及时给予提醒,告诉她应该怎样改正,即使孩子犯的错误很大,我们进行严肃的指正,而不是责骂孩子。

和父亲在《朗读者》朗读自己的童话《父与子》里面有句话很打动我:“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做母亲的也一样。

当被问及育子良方时 ,郑爸爸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所以打骂孩子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广众下训斥孩子,会有损孩子的自尊心

脾气暴躁的父母,总有这样一种习惯,不分场合地训斥孩子,可是父母并不知道,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如果当众训斥了孩子,就很容易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损,虽然你的情绪发泄了,孩子暂时向你妥协了,可是在以后,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英国作家洛克说过:“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执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应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儿童受到赞扬后,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意义会很大,他会以之为骄傲和目标,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大的赞扬。而当众宣布他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会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在英国凯特王妃的妹妹结婚时,小王子乔治和小公主夏洛特一起做花童,乔治调皮,蹦跳着去踩新娘的婚纱。凯特王妃并没有当众训斥乔治,而是把乔治带到一个角落里,严肃地批评了他。

所以孩子犯错后,父母应该找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地方,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孩子会更愿意接受批评,教育的效果也比较好。

训子勿在广众下,这是所有父母必须牢记的教条。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暴力型的父母,注定是失败的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八个字堪称“著名”的中国传统教育,打骂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不堪忍受自杀的有之,离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孩子生活在这种家庭中,根本得不到快乐。

在知乎上有个答主分享了他小学同桌的故事:

同桌是一个被父母打怕的漂亮女生,小学的时候这个漂亮女生不小心把墨水滴到衣服上弄出一滩蓝色的墨迹,哭了整整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这个女生写了一封“告别信”给她的同桌,告诉同桌她明天可能无法来上学了。因为过于惧怕她晚上不敢回家,当时她认为自己要么在街上流浪死,要么被打死,总之明天不会来了。最后她还是被父母接走了,第二天也好好地继续上学,但纸条里面她描述的那种恐惧,让人至今也无法忘记。

有一个网友在知乎里的一句话更是让人心疼。每次从外地回家 ,在公交车上就莫名其妙的紧张, 特别的害怕,我也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总是在外面待好几个小时才回家,甚至好几次都哭了。

演员就曾在一期访谈节目中表示,从小在妈妈的打骂声中长大的,因为随时担心会被妈妈打,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恐惧中,那段时间她和妈妈的关系都非常不好。

所有成年人对孩子的伤害,他们无一不深深记着并灼刻成了日后的性格元素,那都是些多么痛苦的记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在那个年龄,没人给你理解,没人给你自尊,他们只是懂得“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的教养之道,却不知这些愚蠢观点改变了多少本应过着更快乐更完整的孩子的人生。

打骂是一种不良的处理方式,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当孩子在脑海中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后,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将来长大了还会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父母,放下打骂的拳头,这是对父母的要求,更是父母自身的义务。

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暴躁的父母先要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就是:开始幽默。

美国的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青少年阶段的儿子回到家,到处乱打乱踢,用各种脏话粗话骂他的橄榄球教练。妈妈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儿子说教练偏心眼,明明是另一个队友犯规,教练却说罚他下场。妈妈想帮助儿子解决情绪问题,说也许教练误会了等等,建议儿子可以直接跟教练说。儿子闻此更生气了,甚至连妈妈都一并骂了。

此时爸爸下班回家,妈妈实在受不了,于是让爸爸去处理。爸爸听了妈妈讲述后,来到儿子身边,挽着儿子肩膀说:“亲爱的,如果我是你,我会把这个巫师教练像一个足球一样一脚踢到天上去!”说完还狠狠地做了一个用力把球踹到天上去的动作,眼睛沿着球落地的抛物线望去,嘴里模仿者球远飞的声音,最后把拳头从上往下狠狠一握,喊一声“耶——”。

妈妈一听要炸了,自己一贯主张的非暴力解决方法就这样被爸爸毁了!正当她要上前去批判爸爸时,却忽然发现父子俩搂在一起笑得人仰马翻,他们还互相角色扮演,扭打击拳,开心得像中了奖。待他们把儿子心里的这团火药引作烟花爆发掉后,父子俩抱着橄榄球就跑到院子里玩起来,剩下妈妈一人在屋里目瞪口呆!

知名社会心理学家谢利·盖布尔(Shelly Gable)也认为,对对方积极有建设性的回应,有助于婚姻和谐。以幽默回应矛盾的父母,不仅容易化解矛盾,还有助于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融洽的家庭氛围,对于成长中的小朋友来说,是优质的“土壤”。这些孩子能放松地成长,发展技能,也能沉浸地感受生活的愉悦。毫无疑问,这些孩子会成为心灵充盈的孩子。

将幽默融入到生活当中,多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其实幽默的语言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

1,借助生活场景

如果在孩子犯错误以后,我们能打破批评谴责或者讲道理的惯例,用幽默的方式去化解,效果会强很多。

记得有一次我女儿不小心打破了我心爱的杯子,我假装哭着说:“这是我的魔法杯子,没有了它,我就再也不能使用我的魔法了!谁来把这些魔法碎片打扫干净啊?”女儿听了后,赶紧拿来扫把打扫干净了,并在把碎片倒进垃圾桶时,对我说:“妈妈,打碎了你的魔法杯子太可惜了,我以后一定会小心的,不能再打碎这么有趣的东西了。”

一个充满家庭幽默的时光多了,我们便会变得不那么焦虑了。

2,给孩子讲幽默的故事

也许你的口才有限,很难出口成章,可以尝试读一些幽默的文章,然后讲给孩子听。

记得有一天晚饭时,我给女儿讲了一个蚂蚁要用脚绊倒大象的笑话,晚上睡觉前,五岁的女儿说要给我讲个笑话,于是把我晚饭时讲的那个笑话添油加醋地重讲了一遍,不但说了蚂蚁的想法,还有大象的想法,还有旁边哈哈大笑的小青蛙!最后我们都哈哈大笑互道晚安,幽默的神奇作用让我们感觉到强烈的爱与被爱,还有神奇的想象力,以及可以漫游于脑海的美好生活景象。

十分赞成一句话:父母的坏情绪,让孩子来买单,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但千万别让无辜的孩子成了出气筒,不吼不叫才能育儿有道。

  以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父母的家庭暴力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吗”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教育资讯请关注云心教育。

俞敏洪: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你真的懂教育孩子吗?

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俞敏洪

作为一个教育界的“资深元老”,俞敏洪直言“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感觉现在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

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提出,建议设立“家庭教育日”。

俞敏洪认为,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俞敏洪建议,家庭教育父母需要完成3大任务。

首先是培养孩子对知识热爱的教育,带孩子从小阅读,带孩子探索世界,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其次是孩子的品德人格教育,就是看孩子是不是真诚,是不是勇敢;

还有就是面对挫折失败的能力教育。父母面对失败,会抱怨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除了抱怨的能力强,别的能力都是很差的;而善于解决问题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原则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强很多。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俞敏洪的“家教经”。

1 、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做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和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2 、人品教育——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温顺听话,就会得到奖赏。而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学习成绩往往变成了家庭教育的唯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其实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人品和道德教育,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特别顺利。

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很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

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过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

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心情教育——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

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

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

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

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4 、鼓励教育——给予孩子鼓励,激发无限潜力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

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

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

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

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

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

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唯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5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一位美国教授曾对我说:“你们中国的孩子活得太累。在他们的人生中只有两个词,一个是‘成功’,一个是‘拼搏’。你们不给孩子快乐,却口口声声说希望孩子幸福,这可能吗?”

我们确实对成功过于着迷了,但我很清楚,对于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的。不然,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一体化的未来,竞争愈发激烈,没有快乐做基础,他们是走不远的。

作为父亲,我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有两个,首先是培养他们快乐生活的心态,然后是积极帮助他们成长。

我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我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希望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潜能,快乐地生活,做最好的自己。我不止一次对我的女儿说:“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你的孩子是否出息,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关注臭臭粑粑,学习了解等多育儿知识,交流探讨孩子成长的一切话题,包括安全感、专注力、适宜性发展等!

父母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今天云心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父母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的详细内容,想要了解这方面内容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万不要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穷点都没关系!相信我!古语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千万不要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穷点都没关系!相信我!古语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之前有一份网络调查,重新扒出来了,看过没看过的都可以再来看看:

何为“家庭环境不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了孩子,请千万不要让孩子在以下这些家庭环境中长大 ↓↓ 看看你是否也赞同。

夫妻关系不和睦,甚至家暴

有些家长吵架不分场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和另一半大吵大闹,甚至把无辜的孩子拉入“战火”。

很早之前看到一个新闻,一男子因怀疑妻子有外遇当街暴打她,仅几岁的女儿在一旁吓得大哭!

许多网友在纷纷谴责渣男的同时,都在担忧此次家暴会给这个年幼的小女孩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

许多父母在处理夫妻双方的情感问题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时,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些小小的因素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一项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比离婚的家庭更大。因为孩子每天都活在争吵当中,会否定爱、否定自己、否定人性。

父母在互相伤害的同时,更在伤害孩子,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教给孩子的,不是爱,是恨。有句话说得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不顾场合,经常打骂孩子

有些父母脾气不好,看到孩子做错一点点小事,就对孩子大吼大叫,非打即骂。试想一下,当你作为一个孩子,有这样的父母,你每天回家面对他们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小心翼翼?恐惧?害怕?

不妨看一下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

小的时候,我妈喜欢用拖鞋,我爸喜欢用皮带和拖把杆。不仅会关起门来打我,还经常把我拖到外面,当着所有人的面教训我。

我七岁的时候就想过自杀,上初中的时候,性格暴躁易怒,被很多人排挤,所以抑郁、自残……

长大后远离父母了,情况好很多,但是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了,很难改变,我可能成为了一个凉薄的人,丧失了爱人的能力,挺可悲的……

家庭环境这种事儿,真的是潜移默化的。不顾场合经常性的打骂孩子,不仅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创伤,更会在心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棍棒底下出孝子?孝子我不知道会不会出,但很大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两种结果:

“情况1: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只会默默忍耐,忍气吞声,不会表达情感,处事消极退缩,没有勇气、奴性未除。

“情况2:采取与父母相同的方法,暴力或者冷暴力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因为他只学会了这样处理情绪。

负能量爆棚,经常唠叨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为人处世、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有的父母总喜欢对着孩子“抱怨”:唠叨自己有多么不容易,赚钱有多么辛苦,吐槽人情冷暖、感慨世态炎凉。

把自己的委屈和辛苦都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辛酸,小小年纪就过得非常压抑,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非常不利于身心发展,“少年老成”,难道不是一种心酸?!并且使孩子过早对社会产生恐惧心理,对以后进入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父母还喜欢跟孩子“诉苦”:老娘我多不容易啊……你说要你爸有啥用……你奶奶老是气我啊……你七大姑八大姨没一个好人……你怎么不知道听话啊……

这样的父母释放出来的“毒气”,日侵月累的侵蚀着孩子“性本善”的心,从此看世界都是负面的,生活就是这么的暗无天日,人与人之间原本就是这么的没一点温度。长大后也只会变成一个只会抱怨、没有耐心、毫无担当、只会推卸责任的人!

有人就说了:培养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而最能左右这个结果的,就是小孩的父母。因为对小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而以上这些行为,就是在毁掉孩子的世界啊!所以,相信我!千万别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穷点都没关系,至少人穷志不短!真的!

  以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父母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教育资讯请关注云心教育。

家庭趣事作文800字

你现在阅读的是《家庭趣事作文800字》由云心教育小编搜集整理所得,仅供参考。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收藏,感谢你的观看!下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篇一:家庭趣事

我们家的趣事虽然没有电视剧《家有儿女》的趣事多,但是这些趣事都是发生在我家真实的事。有时心情不好了,想一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所有的不愉快也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我从我家的快乐宝库里找出两个故事与你分享。

我和小龟的趣事

我非常喜欢小动物,可爸爸妈妈说小动物会有传染病,所以一直没养成。那时一个周末爸爸带我去南湖公园玩,看见卖小巴西龟的。在我强烈的要求买了一对回家。买小龟还有一个秘密,就是爸爸赐给我的昵称“小闺龟”,多难听,他希望我健康像闺那样长寿。小龟买到家,我欣喜若狂,每天放学回家先给小龟切肉,一条一条地喂它,喂完以后,从玻璃缸里拿出来放在地上散散步。突然有一天,我在家和小龟玩,心想你们可以带着狗狗在外玩,我也可以带小龟玩。于是我找来两根线绳,拴在龟的壳上,抱着它们到了户外。我牵着它们,我走一步,它们“走”好几步,走着走着,邻居们的小狗过来看新鲜,还朝我们“嗷嗷”叫,不认识吧,我心想别看我现在跑得慢,连小兔子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何况你狗狗呼?不服?咱来个龟犬赛跑怎样?溜达一会带我的小龟龟回家了。好脏,给它们个洗澡吧。我找来牙刷,先刷刷壳,再把四个小腿从壳里拽出来,一个一个洗干净,你看它们舒服样子,逗得爸爸妈妈一个劲儿的笑……我和小龟趣事还有很多呢。

我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我家三成员,每一位都有些偏胖。我喜欢跳舞,就是没有跳主角的机会。我的舞蹈老师说我,减掉20斤就让我跳主角。回家向爸妈一汇报,妈妈说,你看看你的爹妈,你能减成“骨感美女”吗。哎!悲哀。我家的组合最有趣:妈妈武汉人,很白微胖,一笑一对迷人的酒窝,年轻时出过青春痘。爸爸山海关人,很黑微胖,年少时出过水痘,脑门留下了七个小麻子。听妈妈说,他俩是绝配,一个痘,一个坑,和在一起摁扣。再说我南北组合,不黑不白微胖,南方人的模样,北方人的身材。三年级出水痘,留下三个麻子,如今我要告别童年,一吃辣椒就出小痘。天啦!我又像爸爸也像妈妈,可都是缺点。我们有时躺在一起,我在中间,抱着妈妈,说你把酒窝摘给我,把你的把皮肤传给我。爸爸大醋缸,连忙把我抱过去,你妈妈有小痘痘传染给你。妈妈急忙拽过我,快!别让爸爸抱,不然把你染得更黑,已经把小麻子传给你了。我就这样别他两拽来拽去……最后我们三滚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一会儿妈妈和我就会不约而同的唱起《可爱的家》,”我的家庭真可爱,幸福又温馨无论我在哪里,都怀念我的家……”

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可爱的家,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一个让我留念的家,一个趣事多多的家。

篇二:家庭趣事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一个能在你悲伤时可以让你哭泣的地方;是一个能在你酷热时可以给你送去清凉的地方;是一个能在你寒冷时可以给你送去温暖的地方……

我的爸爸他很会赚钱,满脑子的生意经,我的妈妈她也很会做菜,每次都是炒满锅的好菜,我呢?机灵、淘气、风趣。

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我起床后,看见外面飘飘扬扬地下起了雪,我望着外面的天空,穿着我的外套,天灰暗暗的,很像是晚上六点多钟的样子,爸爸妈妈早以起来了。我忽然发现了某个人躲在了门边偷偷注视我,不知道是爸爸还是妈妈,我也没把它当回事,继续穿我的外套,刹那间,一个雪球向我飞来,幸亏我反应快,但是,它还是砸中了我的后脑勺,“是谁搞的鬼?给我出来!”我叫道。这时,爸爸拍着巴掌出来了,“哈哈!还是被我砸中了吧。”

“嘿嘿!哦,你今天是怎么了,跟个小朋友似的。”

爸爸的回答让我记起来了,以前爸爸是住在广东,广东在南方,南方哪下过雪啊?他这次是第一次摸过雪,玩过雪。所以他才这么兴奋。

光阴似箭,一转眼,就到了下午放学的时间,我们决定到草地上玩雪去,爸爸抢先去了草坪,随手抓了一团雪往我身上扔,我也边跑边“搜集”雪,等到我的手塞不下雪时,就猛地将手中的雪向他砸过去,他便跑到妈妈那里,把妈妈刚堆好的雪人身抱过来,像深水炸弹一样往我身上丢,不过我终于感受到了被雪埋的滋味。这样下去疯是不行的,我们有了新决定——合伙堆雪人。

我先搓了个小雪球,然后放在地上朝一个方向滚,但其结果有点让我失望,滚出来像蛋卷,妈妈说像卫生纸,爸爸又说像我叠的被子。我好不容易做出一个又的又圆的雪人身子,却又被爸爸拿起来砸我,我只好又做了一个,后来妈妈做了一个雪人的头,爸爸又用两片小树叶粘上去当雪人的眼睛,用小石头做鼻子,我又用半片树叶做嘴巴。

玩了半天,我们的手和脸都被冻得通红,可心里却乐开了花。

专家谈幼儿家庭教育

  今天云心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专家谈幼儿家庭教育”的详细内容,想要了解这方面内容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的随的政府、社会公众对早期家庭教育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 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因此,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 的义务。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进而对幼儿家庭教育有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中国幼教网版权
    一、 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 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
    现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从幼儿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往往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天赋等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投资给幼儿购置高档的诸如钢琴、古筝等音乐教具、给幼儿报名参加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中情况的盲目性投入,不
    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更有可能挫伤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家长的“高期望”做出反抗,如拒绝进学校,拒绝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种结局,恐怕是我们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最为困惑、愤怒、迷茫的。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许多父母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教育,把背诵唐诗宋词、计算、拼音、识字、学外语当作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注视非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健康 人格的缺失,给幼儿 眼前的 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失衡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极容易走入误区。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 心理雪茄约翰。罗斯蒙德认为,父母的关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损害甚至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是造成社会对高分低能 孩子 非议颇多的原因之一。二是过度严厉。不少父母对 幼儿要求 过多、期望值过高、限制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 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边得性格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这类不良教育结果的出现,恐怕使我们那些有着良好期望父母都不愿意棉队的事实。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利。
    父母不能 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已有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对幼儿的人格给予应有的尊重才是父母最深切的关爱。
    父母应重视对有现阶段的教育。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 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 的明天将来会怎样,因此许多过于担忧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以幼儿辛劳,没有自主玩乐时光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留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关爱幼儿的身心发育,并不仅仅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灌输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 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不少父母 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 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护义务,只需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对于幼儿 进行智力开发教育的义务则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实际上,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 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所以,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尽力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 的立体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当今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事物繁杂多样,完全迥同于父母在幼儿时代所处 的环境,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兴趣也更广泛。这些都要求我们父母要结合现今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父母应理智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生活问题
    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好动的天性,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 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四)父母应营造、优化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彼此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总是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承载:母亲的胸膛是最温暖的港湾,总是给予他们最温情的关爱。做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他们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最好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总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请端正家教态度,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以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专家谈幼儿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教育资讯请关注云心教育。

家庭教育中如何创造孩子思考氛围
父母教会孩子进行思考是件艰难的事情。原因在于今日父母“异常热心地为孩子安排了每一件事情。”电视机、电脑加剧了孩子的依赖性。所以,在家里创造出一种“思考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父母教孩子思考的氛围  ( l )应重新认识聪明和思考。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聪明一定善于思考,事实上,所谓聪明者并非擅长思考。他们不过具有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罢了。相反,表现迟缓的孩子,在沉默中做着“白日梦”,他们时常会产生较为深刻的洞察力。  ( 2 )应让孩子有东西可想。在家里,家长应创造条件,让孩子有东西可想。而且,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及童话之类的幻想。据最新的研究表明,孩子可以也应该结合最新发现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意义有开拓性的想象。父母才能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一个世事繁杂的社会。  ( 3 )发现模式和线索。新旧知识如何发生联系?旧答案如何运用于新问题?父母既要教育孩子辨明相同知识的模式,也要帮助他们避免一次又一次学习相同的经验教训。  ( 4 )提出非常规的问题。作为学习上的不断挑战,你应该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问题的特征:较生动有趣,较通俗易懂,可举一反三。  ( 5 )严格孩子对事物的表述。教会孩子用正确的字眼表达自己内在的思想,简洁明了地阐明个人的观点,这样能帮助孩子划清事物的界限,在各种困惑中能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 6 )容纳各种意见和观点。帮助孩子去参考其他人的观点,也可邀请他们的朋友参与商讨,你因此可纠正孩子的某些偏见,并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注重家庭教育 有助语言发育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儿童发展中心研究所的最新调查新式,在低质量的日常照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不利,语言学习的速度明显低于高质量的日常照料。项目研究并调查了平时的日常照料是怎样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的。

  有关幼儿语言能力的实验

  研究人员分别与18个月,2岁和3岁的孩子进行了录像,让他们在不同的房间和自己熟悉的家长进行玩耍,每个孩子都会在中途有15分钟的免费吃零食的游戏。每类零食都是常见的食物单词。研究人员分析并记录了录像里面的语法和语义。包括孩子代词的使用;消极词汇的使用;和一些粘着词汇的使用;每种表达方式和词汇使用的不同。因为频繁的耳内感染会发生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所以每周都会有护士们为儿童进行感染排除。所以孩子们不会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者慢性耳部感染的症状。

  练习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搜集了三个育儿机构的信息并且根据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孩子照顾水平评估了指示领域“铁三角”的许多班级学生们,低质量水平教师的大部分的学生都属于低质量范畴,另一个教育机构的比率是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作家林恩佛农曾说“语言的掌握是孩子入学前掌握读写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威廉是儿童及家庭研究中心的教授,他说“研究表明,早期掌握词汇和语言技巧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今后学习阅读测试的成绩”

  高质量教育下孩子的语言能力

  每项研究成果都表明,那些在高质量照顾下孩子的语言能力远远的超过了那些低质量教育下的孩子。高质量教育下的孩子可以更快地掌握语言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在词汇的学习方面;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读书速度是低质量孩子的2倍。拥有教育优势的富裕家庭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会很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他们会在4个月开始进行语言测试和训练,不会以传统的“测试,考试”的方式训练。

  练习语言能力的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决策家和教育者应该促进以小班授课的方式,针对性的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进行指导”佛农说。家长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不是孩子练习语言能力的决定性条件,而平时对孩子照顾的教育质量才是孩子练习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

家庭教育缺失 手机游戏正逐步吞噬乡村留守少年
一进入暑假,河北初中生杨晓龙便开启了“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

暂时挣脱了学校的约束,父母又远在北京务工,杨晓龙算是彻底“放飞自我”,而把这些看在眼里的杨晓龙的奶奶却是一声又一声地叹气,“老了,老了,管不动了……”无奈,杨晓龙爸妈便把他接到了北京,然而在北京爸妈也无暇陪他,情况并没什么大转变。

“不玩游戏干啥?”正在玩游戏的杨晓龙头也不抬地反问。在不能玩水,不准爬树,没有活动、补习班,甚至没有父母在旁管教的乡村,还有什么比游戏更具诱惑?

网络游戏正在逐步吞噬着乡村,大批乡村少年深陷其中,不仅不知自我约束,反而认为这是时代潮流,正如有人所说,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

乡村少年们的“手游化生存”

“就是要那种刺激、心跳加速的感觉!”一位来自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官村的中学生向记者描述,只有在游戏中她能“嗨”到忘我,但回到现实却尽是平淡和无趣,“学习多无聊”,“都没意思”。

不过与以往出逃学校、躲进网吧玩游戏不同,现在更多学生则将“阵地”转移到携带更为方便的手机上。为在游戏中过关斩将、快意江湖,他们在游戏外也少不了一场场关于手机游戏的“斗智斗勇”。

先与游戏防沉迷系统“斗”。如某游戏需要实名认证,且设定未成年人每天在线时间不超过两小时。那不如就把自己变成“成年人”,从网上搜出一大串18岁以上的身份证号及对应的姓名,挨个尝试注册、登录“一试一个准儿”。杨晓龙有些得意,他从小学开始遇到需要实名认证时便是如此操作。

一放暑假,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官村小学教师唐汝远已不知轰走了几拨儿来蹭Wi-Fi打游戏的孩子。这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有Wi-Fi的地方,最初不少校外学生聚集在办公室门口玩,几番“攻守”下来,如今已退至学校大门口附近,7月广东的烈日炎炎,似乎丝毫不妨碍他们在游戏中拼杀。

现在,有Wi-Fi的地方就成“兵家必争之地”,比如有网络的同学家、村里的小卖铺,再如村小中老师办公室附近。

但与老师真正的“争斗”,直到开学才会正式展开。

在农村,很多孩子升入中学后会因距离、安全等问题多半选择在乡镇或县城寄宿,手机在学校算是“违禁品”。

没放假之前,杨晓龙便在县里中学寄宿,学校禁止带手机,“见一个没收一个”,学生们有所收敛,玩游戏便从光明正大改为偷偷摸摸。遇到老师、宿管突击检查,就赶紧把手机藏在厕所、鞋里以及各种可以藏的地方;老师晚上查宿,则安排同学站岗放哨;宿舍不给设置充电插口、不能充电,便在小卖铺“买电”,充一次电两元……

更有甚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刘成良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某贫困县调研时发现,学校周边的商店有的不仅“卖电”,还“卖手机”,学生可以先赊个手机玩,然后用生活费来分期偿还,“向学生提供赊账买手机的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多数学生都背着父母和老师在那里拿到手机”。

被“留守”的家庭教育

“现在的孩子是要成精。”杨晓龙的母亲孙爱英一边感慨,一边自责。

最初,她没给孩子买手机。“但别人都有,他没有,就天天吵着要,还必须要智能的。”孙爱英拗不过儿子,又觉得常年在外对儿子有所亏欠,所以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买了个六七百元的手机。没想到,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成绩不断下滑,还因玩手机被叫过家长,“他爷爷奶奶也吵他,打他,根本不管用,想玩还是玩”。

而她自己,三四个月才回家陪陪孩子,“回家时心疼还来不及”,也懒得去管,不过她曾试着把手机没收,但儿子一闹,加上要去县城上学,她一心软就又给了过去,“总是不太放心,他自己在县城上学,没手机没法联系”。

刘成良调研了广西、云南两省6个县市多所学校后发现,由于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监督孩子,爷爷奶奶等隔代教养又因年纪、视野等因素处处受限,农村孩子人手一部手机已成普遍现象,而《王者荣耀》则成了他们的最爱,“玩到停不下来”。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分别是18.8%和8.2%。

“在农村,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玩手机而头疼,但也有很多家长无所谓,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给你个手机,就不吵不闹,也不到处乱跑了。”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认为,与城市中的家长不同,农村家长因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制约,并没真正意识到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有的觉得玩就玩呗,有的只是觉得对眼睛不好,并没什么”。

管理难,无奈的乡村教育

而被乡村父母“甩锅”的教育,则更多地由学校扛在肩上。

学校对学生玩游戏的问题也很无奈。官村小学教师柯明湛告诉记者,学生放学后不准去玩水、爬树,也没什么补习班、图书馆、游乐场,更别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下学能去干啥呢?

近些年,“减负”“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等教育理念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刘成良看来,这些理念跑在了前面,而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实施还需有多方位的支持,“农村真的不比城市,城市有很多先进教育理念的实现基础,有着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保障,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来讲,显然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比如,现在要淡化学生的成绩排名,并且小学阶段的成绩和升学没有任何关联。那谁还来在乎这些成绩,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刘成良在某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时统计过,全县18所小学有3164名六年级学生,其中县城小学有3所737人,农村小学有15所2427人。县城小学、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平均及格率分别为88.6%、54.3%,数学平均及格率分别为71.6%、27.4%。

不少基层从事教育的中小学老师向刘成良诉苦,学生现在越来越难管理——一方面,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已养成不良习惯,到了中学更加放肆,比如捣乱、谈恋爱、玩游戏,另一方面学生知道学校管理的软肋——不能补课、不能打骂、不能开除,教师的管理手段几近失效。

“老师除了暂时没收手机、苦口婆心地说教之外,也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加上农村孩子在现实中的情感等需求,往往因留守等原因并不能得到满足,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久而久之,农村的很多中小学生对于读书就失去了兴趣。”湖北省黄冈市某县级中学教师吴启发说,曾经有位学生天天晚上跑去网吧,他劝说无用,便只好坐在旁边陪他,学生赶他走他也不走,最后学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才跟他离开网吧。如此几次,这位学生算是不去了,但糟糕的学习成绩却积重难返。

现在的学校中,吴启发告诉记者,有的老师在教室装起了监控,有的只好不断升级侦测手机的手段,从最初的手检到如今用安检时的扫描仪进行检测;杨晓龙的老师们还会骗学生去开会,待学生楼下集合完毕,老师再进教室搜手机……

不能让农村孩子被游戏废掉

沉迷游戏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仅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怕是难以抗衡被精心设计的游戏,而自己保持适度、理性。

刘成良在调研时,很多农民向他感慨,“在农村社会,被手机废掉的孩子有一大批”,轻者作息不规律、视力下降、成绩下滑,严重者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而辍学、打工,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更自由、更有经济来源地玩游戏。

但这些乡村“游戏”少年在一二十年后,将成长为青年、壮年,成为社会这一肌体上的重要部分。他们是如何成长,是哪般模样,也将影响着未来城乡、社会、国家的DNA。如何让他们在昂扬向上的年纪奋发图强,而非迷醉于网游中的幻境,也正引起更多人的警惕。

对此,张海波认为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宜疏不宜堵,“游戏是人的天性,网络游戏本就有好有坏,不能简单地说玩游戏就是不好”,但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安排些丰富的活动,并且要和孩子进行“约定”,约定好学习、娱乐、生活等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留守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刘成良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比如沉迷游戏等,“不能管、不敢管、缺乏手段管”的现象值得反思。“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在打工经济和村庄空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学校更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责任,用更加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张海波建议,在当前形势下,要让中小学一线教师学习和掌握网络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课程、有教材、有培训、有示范,才能真正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入课程、进课堂,更好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等,但很多乡村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很薄弱。目前,张海波主编了全国首套进入地方课程的《媒介素养》专题教材,并带领团队在10余个城市进行下乡支教等活动,对乡村学校的师生进行培训。

此外,张海波认为,政府也应在游戏分级方面采取措施,对不同的游戏进行分级管理,支持正能量、健康的游戏,而对一些不良游戏或网络平台进行管理;网络游戏相关企业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止未成年沉迷系统和服务平台,强化线下身份认证过程,限制游戏时间等,“这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教育者共同努力的事情,多方合力才更有利于解决农村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

本文转载于中国教育在线。

 
预 约
优质课程推荐
资讯推荐
© 云心教育 闽ICP备14009336号-2
Document

扫码咨询

课程咨询:4000-400-005

商务合作:0592-5929876

在线预约

家长微信群


云心订阅号


云心服务号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