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400-005 你的高飞·我的梦想
云心教育 > 资讯大全 > 生活资讯 >  家长注意!借助“饭圈”追星,电信诈骗已盯上未成年人!

家长注意!借助“饭圈”追星,电信诈骗已盯上未成年人!

发布时间:2021-11-30 13:23:45  来源:云心教育  浏览:   【】【】【

眼下,随着追星族的低龄化,一些骗子利用小粉丝们渴望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心理,大肆行骗。这些骗局成年人一眼能看穿,但涉世未深的孩子中招的却不在少数。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通报,多地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专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追星族,在QQ群发布“明星感谢粉丝”、“网红生日回馈”等消息,诱骗未成年人利用父母手机扫码转账,实施诈骗。

近日,江苏苏州,喜欢追星的初中生小雨,从同学处得知自己的“偶像”输了游戏后在网上公布了QQ账号,便添加了该QQ为好友。随后,小雨被拉进粉丝群,参加群里组织的充值返现福利活动,用家长手机向对方指定的账户共计转账了9万多元。其实,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如:小茵,13岁,加入“某明星应战黑粉群”,被骗8.1万元小萝,12岁,参与“明星粉丝充值返利活动”,被骗4.7万元小夏,13岁,参加QQ群“网红过生日充值返现活动”,被骗5万余元

为何未成年人会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

随着网络平台或应用逐渐向低年龄段的渗透,犯罪分子更容易接触到认知能力有限的未成年人,利用个人信息泄露、容易受到诱惑、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等因素获取未成年人的信任,因此,暑期也成为了传统的诈骗高峰期。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

主要有哪些形式?

青少年网民的数量逐步增多,青少年中上网的比例已经接近80%。在网络场景下,交友、追星、网络游戏、购物、兼职、助学金、考试、社会实践……青年群体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存在诈骗陷阱,这里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诈骗场景。

场景一:修改分数

目前很多中学使用了电子成绩发布系统,一些学生假期在家里查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心绪烦乱的时候收到一则消息说,“花钱可以改成绩,包你满意”。

这时,有的孩子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联系发布者,然后对方让其先预付费用,在随后的过程中,骗子利用受害学生的改分心理,多次让受害学生去付款。直到最后,骗子会给学生发一个PS(修改过)的图,表示成绩已经被修改,其实,在成绩管理系统的成绩压根就没有改过。

场景二:高考

(1)谎称有高考答案出售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

(2)贩卖大学“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收取高额“定向费”。

(3)伪造查分网址

高考成绩公布后,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场景三:抢红包

抢红包也是一个时下比较时髦的行为,很多青少年包括成年人都乐此不疲,甚至安装抢红包插件。同时,有些伪装成红包式样的木马或者恶意软件的链接也隐藏在其中。这时,用户插件有可能是恶意软件,会导致手机的信息泄露威胁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的账户安全。在陌生的群,抢陌生的红包是有风险的。

场景四:汇款、充话费

社交网络中,突然一个熟悉的好友让帮忙汇款或者充值。看起来这个人特别熟悉,头像也是熟悉的,就是号码是陌生的。这时,有的同学就会不假思索的按照发来的消息去汇款或者充值。

场景五:追星

追星是年轻人的一种情感需求和心理寄托,能够缓解压力。明星的成长、成功也能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正常的追星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追星心理,以加入明星私聊、拿到明星签名照、参加明星举办的活动等为诱饵,一步步引导粉丝们按照他们的要求操作,从而骗取钱财。

未成年人及家长应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首先,家长要做好手机等电子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设置免密支付,更不要告诉孩子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密码。同时,多跟孩子进行关于网络诈骗的交流,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防诈骗意识,警惕陌生人,不乱点陌生人发来的信息,提高防骗意识。

针对未成年人,家长应注意教育其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亲属、朋友或拨打110咨询,以免遭到不法侵害;如果上当受骗,必须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尽快挽回损失。

牢记以下原则:

  • 接电话,不管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 只要一谈到中奖了、发放奖学金等,一律挂掉。

  • 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一律挂掉。

  • 所有短信,但凡让链接的,一律删掉。

  • 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是不是只要家长严格控制了

子女所能接触到的银行卡余额

就能防止电信诈骗?

面对电信诈骗,千万别以为卡里没钱就高枕无忧,有可能还要背上债务。在一些电信诈骗案例中,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之下受害人除了把现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外,还存在骗子冒充公检法以某某借贷平台涉嫌与案件有关为由,诱骗受害人进行贷款和转账操作。

由于各种网贷平台仅需领取额度并申请借款,就能极速放款的缘故,使之也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如果你是首次借款,在领取额度这一步,需要先实名认证,提供姓名、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APP平时已掌握你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可能只输入支付密码就能完成认证;还有的APP在通过手机号验证后,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就可获取信用额度,甚至如微粒贷、借呗或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用户大多已经实名认证,掌握用户信息较为全面,在打开借款页面时,已直接给出借款额度。

因此,当一些缺乏社会责任的网贷平台只想着让用户多借钱、快借钱,缺乏社会经验和判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就可能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贷出借款并转给犯罪分子。

未成年人已经遭遇电信诈骗

应该怎么办?

未成年人发现自己被诈骗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并拨打110报警,由于现在银行转账都有延时到账机制,报警及时的话有可能将钱止付,阻止这笔钱转给骗子,这是减少损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由于案件的管理是存在管辖权的,报案的地方可以是受害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也可以是骗子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但是我们一般不知道骗子是在哪里进行诈骗的,所以一般直接拨打当地的110即可,也可以直接去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

有的未成年人害怕家里人知道,不愿意去派出所报案,甚至有在网上咨询如何在避免父母知道的情况下报案。这是由于未成年人对公安机关办案程序不够了解,不管是打110也好,直接去派出所也罢,都需要实地去录报案笔录并签字确认,即需要亲自去公安机关。千万不要寄望于“网警”帮你破案,受影视剧的影响,不少小朋友都认为网警通过网络就可以帮忙把钱追回来了,现实可不是这样的。也正因如此,有一些骗子瞄准了受害人的这种需求,在网上冒充“网警”,对受害者进行二次诈骗。

因此,网络空间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新环境,家长和学校一定要协同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家长朋友也要注意保护好重要的信息和财产,细心引导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行为,并加强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

学生喜欢偶像无可厚非,但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扫码支付、转账等要求一定要拒绝。另一方面,监护人也应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避免孩子操作失当,被骗子利用。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 云心教育 闽ICP备14009336号-2
Document

扫码咨询

课程咨询:4000-400-005

商务合作:0592-5929876

在线预约

家长微信群


云心订阅号


云心服务号

意见反馈